——《山川天地》创刊题词
记得《文丰视界》创刊一周年时,我写了一篇《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乐》。其实这个题目是把清代人魏源《默觚·学篇二》中的一句话改了一个字而来的。魏源的话是“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经而能知之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只有了解真相才会有客观的认识,只有亲自去做才知道做事的艰难,没有人可以生而知之坐而知之,翻看了几幅山水画,自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上远不如樵夫对山的了解;站在海边感叹一把大海的宽阔,就以为知道海了,远不如船夫对海的所知之深切;可以像说相声那样熟练得报菜名,就以为能知道菜的味道了,那就更不靠谱了。
应该说魏源这段话是很正确的,只是我在引用这段话中的第一句时,把履之而后艰中的“艰”字改成了乐字。愚之乐意并非否认做事的艰难,而是想换个角度说一下;那就是经过自己努力去做,把事情做的很好时,做事的人是快乐的。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除了上面那段话,魏源还说过一段话“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愚以为与上面一段话相比,这段话更具真知。尤其是对于我们所处的大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越来越高的时代更是如此。
魏源的时代是农耕时代,是冷兵器时代,是亲友之间通个信息基本上靠让人顺便捎信的时代,那个时代,一个时期内的变化很小,魏源仍有这样的见识委实不凡。
魏源先生这段话告诉我们:面对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形态的改变,国家政策的的转向,市场需求和交易方式的变化,钢铁行业面临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竞争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必须与时俱进,相应调整,否则,我们将随时有可能被淘汰,企业和企业人都是如此!
作为一个职业人保证不被淘汰,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相应的尊严与尊重。我觉得至少要记住三句话:一是职业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职业人生没有后悔药,只有断肠人,因为职业人生不可以重来,这不是打扑克,这把输了,下把可以重新来过;二是无忧得职业人生取决于你是否拥有正确的从业观,从而使自己拥有与同行业同岗位的人比较职业操守,切磋职业技能不落人后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表现;三是只有你能像发现别人缺点那样准确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予以修正,你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走的更高,走的更远。如果你坚持认为你现在的职业态度、职业行为和职业能力是对的,如果有错也都是社会的错,企业的错,其它人的错,自己没有错,你的职业人生将会在沮丧、想象和失败中度过。我个人以为,只有用这三句话垫底,时刻反省自己,一个职业人才会努力在工作中“及之而后知”,不断地增长才干;才会“履之而后乐”,收货劳动的果实;才会让自己认识到通过强化“三个意识”,狠抓“四个管理”,推动“三品”战略落地不仅是企业生存的需要,更是企业人履行家庭责任,赢得职业人生的切身需求。这三句话中,容易引起共鸣的是第一句话,既在我们身边也经常会看到好多年老人后悔没好好读书,有好多年老的人后悔几十年职场没好好努力。但是我觉得最让人揪心的不是这些后悔的。人一旦知道后悔,愿意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最让人揪心的是那些“无愧无忧”“混”职场的。
第二句话实际上是让一个职业人不吃后悔药的药方,无需过多的解释。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第三句话所揭示的,就是人的本性中的弱点:总以为自己很好;即使自己有问题也认为是能耐;连自己也认为是问题的,也咬紧牙不承认有问题。
因此,第三句话是职业人生的分水岭。这是一个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缺点的人,很难走出持续进步的职业人生;尤其是那些“以错为能”人生观职业价值观借位的职业人更是如此;我这里所说的是绝大多数职业人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正确,也有强烈的职业荣誉追求,甚至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也还说的过去,工作上也干得很苦很累,所谓“履之而后艰”,但职场效果都不好,就是没有解决好第三句话所说的问题。而这些人恰恰是企业的企业的中坚,是企业需要并且必须依靠的力量,也是企业人才辈出之所在。为此,我建议这些职业人用两个方法解决修正自身缺点的问题。
第一个方法是照镜子。就如同我们洗脸,如果不照镜子,我们的脸洗的是不是干净,我们是不知道的,照了镜子才发现脸上还粘了一块鼻涕没洗净。那么职业生涯中,什么是镜子,镜子在哪儿呢?怎样才算照镜子呢?答曰:就是发现别人的优点,再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优点,然后再看看别人的缺点,看看你有与谁相同的缺点和哪些缺点。最后择其善者而从之,我想这就是职场中照镜子的方法了。
第二个方法是“对标”。照镜子一般是和相熟的人才可能使用的方法,不熟的人之间不大好照。“对标”既可以和相熟的人更可和不熟之人,既可以在企业内部,更可和同行业。两个人也好,两个企业也罢,指标往那儿一摆,技术往那一撂,能力往那一比划,优劣定判。
我这两个方法其实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提出来的。人的本性中有两个东西很自然:一个是自我保护,自我保护的表现就是想尽办法说自己没毛病,尤其是在工作有了毛病之后;第二个是经验主义,不管一个人的知识是怎么来的,知识是有多大,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知识主要是以经验的形式出现的,凡是自己不掌握的没经过的,自己是不会的,是不可能用在工作中的。我们通过“对标”去干什么?答曰: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是使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多地使用间接经验。“对标”的第一个好处是通过对标学会自己不会的,“对标”的第二个好处是通过对标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不足得以修正;“对标”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使职业人生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结果。请注意,我这里说的“对标”包括但不限于狭义的企业间的对标,这里比那个多出来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知识方法等等更多的以“人”为对象的比较。
古人云“法成乎内而是乎外”。什么意思呢?第一层意思换成我很平常的大白话就是,你自己吹呼自己或者认为自己有多大能耐不管用,还需要你用行为和业绩来支撑。我以为,这也可以成为我们每个职业人判定自己的依据;第二层意思是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的高低,取决于自我自发自觉的“正心、修身”(这里我们可以把“法”理解为职业技能与职业操守)。
值此《山川天地》创刊之际,勉以此文应付编辑之约,同时,也想以此文与诸工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