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 河北文丰实业集团-九游会j9官方登录

学习《没有任何借口》的体会之三:
(2004年9月13日)

前些天,陪一个客户在外面吃饭(其实这个人也不能叫咱们的客户,因为他和我们公司之间没有生意往来),这顿饭把我闹的挺窝火。

这个人是一个经销商,主要销售钢坯、中宽带、中厚板,但是,他并没有销售咱们的钢坯,他销普阳的、东山的、新金的、西城的,他不销咱们的钢坯的理由是什么呢?质量太差!他说,人家那四家的质量比咱们强多了。他说的这四家钢坯质量都比咱们强多了是不是事实,我无以反驳,但我们钢坯的质量不好确实是事实。在8月2日出版的第84期《文丰视界》上我曾撰写《无法喝彩,我们的事情该怎么办》这样一篇文章,说的其实就是他说的问题。但是这事情就是这么怪,就如同家长和孩子一样,自己的孩子不好,自己骂、自己打,还觉得不解气,别人翻个白眼,做家长的都会不高兴,我也有这个病,所以呢,那天的饭吃的不愉快。不过话说回来,你高兴不高兴并不影响事实真相,并不会因为人家说了,我不高兴人家说,然后咱们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就会好起来,如果真的有那种奇效的话,咱们也早就没有问题了,我也就宁可让别人说,使劲说。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产品质量在客户的眼里是这样的口碑,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自己高兴不高兴那么简单,这关乎到企业的名誉,关乎到企业的市场形象,因而关乎到企业的生存,我们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不能不看到我们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不能不下决心解决问题。

就《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我们已经集体学习了两次了,今天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学习的效果当然要在今后的企业活动中去检验,但是,我希望这样的学习今后还要多搞一些,甚至可以请一些专家来讲。

最后一次我想谈一下体会的题目是:让我们和企业共同发展。

在读这一次学习体会之前,我想先讲两句古人的话:第一句是墨子说的:“古人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容,镜于人知吉凶”。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话与此极为相似:“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里,我以为应该这样理解:以人家的优缺点为镜,可以知自己之不足,以人家的成败得失为镜,可以知进退,以人家对自己的态度为镜,可以明了自己的行为在社会和团体中的见容性。

第二句话是孔子说的:“人苦于不自知”,这句话的本意是,人的眼睛可以看得见别人脸上的麻子,却看不到自己脸上的雀斑,亦即人的缺点是不自省。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与孔老夫子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他呼吁人们“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学生,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更进一步说:“内省是做人的责任。”

其实,人为什么活着,我(或你)为什么活着,我(或你)怎么活着,一直是哲学界出成果的命题。
我以为,说到底,人最终的结局是死,但是有意义的是死之前人存活的过程。自省的能力,自知的精神,自勉的觉悟是人存活的基本支柱。(虽然层次不同)

一:让我们把企业建成我们共同的家

从法律意义上讲,企业的资产是老板的,从经济学角度讲,企业资产是社会的,从实践角度讲企业资产是企业全体员工且只能是企业员工谋生和展示才干的舞台。我不知道大家对我这个说法是否认同,但是我和文丰至少是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的。因此,在我公司印发的员工守则上,文丰写了这样一段话: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

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并不断前进,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团结、诚信、敬业、守纪的员工队伍。

我们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私营企业,我们正致力于把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好、做强,这也是我们企业和员工共同利益之所在。

我们是一个家族企业,我们正致力于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家庭,每个员工都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一员。
这一段话定义了三件事:

员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本;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共同点:都必须依赖于企业的发展;每个员工都是企业这个大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

这三点定义我以为是非常正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生存下去并发展壮大起来,必须从骨子里面解决企业人的态度问题,态度决定一切,但态度取决于动机。所以要想搞好企业我们必须研究并引导人的动机。
所谓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比如说,肚子饿了要找饭吃,内急了要找厕所,乃生理需要使然。而约束自己不偷别人的东西,不破坏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乃社会需要使然;其二是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比如牙疼了去看医生,看见别的企业指标比自己好了,心里下决心要超过他,乃内外刺激是也。在同一时刻,人的动机可以有若干个,但最终真正影响行为的动机只有一个,人会通过思想斗争,反复权衡,在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的动机中进行选择,使其中一种动机成为优势动机。比如一个人想到企业就业,那他会承诺企业所有的要求,到了企业以后,条件变了,忘却了进厂时的承诺,违反了劳动纪律或工序工作质量太差,则是其偷懒或混日子的动机成了优势动机。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等公汽现象,一上脚踏板,立刻变心眼。

那么都是哪些因素决定个人动机呢?有以下三种因素:个人动机因素、组织动机因素、组织与个人动机相互作用因素(相称或抵触),对于企业而言,组织动机和个人动机的统一性,是追求的极致。

个人动机和组织动机一致了,一个人就会充满工作的激情,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行为满意了,就会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继续推动他未来的行为做的更好,因而使企业动机得以更好的实现,当然这时需要企业及时发现并鼓励他。当个人动机和企业动机发生冲突时,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应该承认个人和企业的目标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因此,企业和员工之间动机的矛盾和态度的矛盾始终会存在,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怎样减小乃至弥合企业和员工间根本目标的距离。使之达到某种程度的双赢的局面。比如在一个家庭,一般而言,兄弟、父母、子女之间也是会闹矛盾的,但是,不管怎么闹也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一家人还是会视家庭的荣誉和利益为共同目标的。

对企业和企业人而言,可能有暂时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但是总体上讲,长期目标是一致的,即企业和员工都希望得到共同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各自获益。这就为我们把企业建成一个家庭一个我们所有员工共同的家提供了先决条件。

我是这么想的,作为一个员工,我们退一步来说问题,我们可以不考虑社会,可以不考虑老板,可以不考虑他人,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了自己的名誉、人格、能力、生存状态、社会认可度,我们也必须做这样的事:把我自己供职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这不是一种高尚的情感,这是一种满足自我需求必须的情感。

二:让我们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工作对人而言,就是从事劳动,包括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

事业,是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从字面上看起来,我们觉得其间没有什么联系,其实看透了,工作和事业的区别在于事业是明确了目标,有组织,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脑力或体力劳动而已。

我们不妨把我们常见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工作态度描述出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层次是用手脚和体力在工作,他们总是在被动地位,总是在别人监督下完成工作,工作给他们的感觉是疲倦和乏味;第二种层次是用脑在工作(此处之脑不是指脑力劳动),他们能够主动思考一些问题,但这一般来源于内外界压力以及个人做事风格的约束,基本上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做好,起码不能做坏。这样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取得成绩,但不会创造奇迹,不过,这样的员工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他们对工作非常热爱;第三种层次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即用心在工作,全身心投入,不知疲倦,每天以期待、兴奋的心情迎接并投入工作,对他们来说,工作不仅仅是责任,工作也不仅仅是享受,工作是他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的事业,他们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和热忱。

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我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我们对待企业和员工的态度与方法,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巨大、作用巨大,我们对工作充满了热忱,对企业充满的热忱,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才会感染员工,引领员工把企业视为家庭,把工作视为事业,为此,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五种行为方式,锻炼自己的五种能力。

五种行为方式分别是:

方式之一:工作计划明确可行、责任落实,每一件工作布置下去,要有责任人,要有数量和质量要求,要有时限规定,要有问题或信息的反馈办法,总之要确保工作不被拖延。

方式之二:始终表现出对公司和你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无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下班后,无论是对公司员工,还是对客户朋友,当你向别人传达你对公司的兴趣和热爱时,别人从你身上感受到你的自信和对公司的信心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的公司有一个积极的评价。

方式之三:承担责任,在工作中难免出现问题,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对问题真正原因的解决而急于找借口、推卸责任。

方式之四:善于协调,乐于支持别人并取得别人的支持,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素质,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说企业外部,即使是企业内部也万万不可轻视,此点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你的业绩。

方式之五:向公司领导提出部门或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企业是我们每一位员工谋生和展示才干的舞台的意义在于你从本质上认识这一点,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哪个更重要?提出建议和埋头苦干同样重要,在提出建议的能力上,你比谁也不差,如果说差,就是你对企业的关心程度比别人差多少?

五种能力是:

能力之一:激励的能力,不但要善于激励员工,也要善于激励自己,这里我讲的激励与物质刺激无关,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或解脱。

如果我们学会用激励(如表扬、赞美)的方式而非命令的方式向员工安排工作,更能使员工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成就感,更能激励员工“我要去做”的主动,更能使他们愿意服从你的管理。

另外,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还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管理者的压力可想而知,自我激励是缓解这种压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把压力变动力,增强工作成功的信心。

能力之二:控制情绪的能力,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应该有很强的情绪控制力,特别是在批评员工时,更要控制情绪,除了屡教不改的员工要严厉批评、严肃处理之外,对一般员工的疏忽和失误,应用心平气和的办法来处理,因为一旦你处于激愤的情绪,会使你做出错误的决定。

第三种能力:本职业务的能力,这一点容易被大家误认为自己的操作、维修、业务、管理等很具体的能力,我在这里说的包括但不限于这些能力,本职业务能力的体现除了对本岗位工作的科学理解和科学把握之外,是对与本职业务相关的知识和业务的了解。比如业务员不知道中宽带买主拿着中宽带去干什么是有问题的,我们只说别人的原料好,设备好,不了解人家和我们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不同是有问题的。

第四种能力:表达和鼓动的能力。

公司的经济责任目标是生硬的,冷冰冰的数字,作为一个企业的部门管理者,要善于理解并向下属准确表达公司的目标,管理思想的科学内涵,要让员工觉得公司目标对他个人有意义。在我们公司,中梗阻的现象很严重,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弱化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可,严重削弱了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第五种能力:评价的能力。

对一个企业不同层次的员工来说,每天、每件事都面临着评价和评价的客观性问题,一个员工很活泼,评价的结果可能是充满活力和轻浮,一个人见义勇为评价的结果可能是英雄也可能是没事找事,我们全体员工几乎每天都要面临评价这样的事例和问题,评价的作用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虽然评价的事情是一个,但因为评价者对事情的了解和立场不同,其评价的结论和作用肯定不同。就如同我在这个台上谈学习《没有任何借口》的体会,听众之中就会出现三种评价结论:有人说讲的有点道理,有人说讲的也不怎么样,更有甚者会在肚子里面骂娘。

我们企业的每一个人,上至老板下至一个普通员工,每天都面临着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的问题,自己的行为经得住同时自己也能够公平、公正、公允、科学的评价,我以为是一名优秀员工必备的重要素质。
在本节的最后我想说明的一点是:我们需要勤劳的员工,我们赞美勤劳,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仅有勤劳是不够的。人、机、料、法、环是经济界公认的影响生产力的五大要素,其中人居于主导地位,机、料、法、环都是人创造的,但是,对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机、料、法、环一个都不可以少,一个都不可以忽视,否则,再勤劳也难有好业绩。

比如前几天我看见一个酸性球团的进货及合同,合同规定品位62%,每降一个品位扣2元钱,进厂的货的品位是59点几不到60%,我注意到德龙、建龙等厂家高炉系数很好,但他们的入炉品位基本上是60%,我们前些日子入炉品位不到57%,指标优劣不判自明。

三:关注人的需要是各层管理者

做好工作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成果认为:人是有需求的,人的需求是分层次和分阶段的。人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房、医疗、婚姻等等。这种需要是最根本、最强烈的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这种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在生存问题没有解决以前,其它需要都退居其后。为了解决这种需要,人们可以做出最大的牺牲和承诺。没有饭吃生命无以维系,没有配偶,合法后代无法延续。所以,没饭吃的人和没有配偶的人情绪很难稳定。

安全需要是在生理需要解决后,人们提出的高一级的要求。这时人们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这种需要具体表现在物质、经济和保健待遇等方面;其经济方面的需要则有失业、意外事故、养老保险等;心理方面的需要包括: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等。

社交需要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组织、家庭、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和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情的需要。社交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揣摩。它包括: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自己成为团体中被重视的一员,希望有人可以倾吐心声,甚至发发牢骚。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成就、名誉、希望受到别人和团体的重视,渴望进步,尊重的需要一旦得到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以产生推动力,使人具有持久的热情和干劲。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一般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应该说,每个人都潜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和内在满足的需要,只因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各种需要表现出的迫切程度不同。而人最迫切需要的,也是企业和中高层管理者要认真研究并予以关注的,满足人的需要激励他的行动,使他的需要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实践已经向我们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就会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更有激情;当人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就会更兴奋、更自觉、更有工作的冲动;当外界有更高价值的诱惑时,一般情况下会失去对现在环境的忠诚,因为需要比忠诚更重要,这一点是企业和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必须要予以高度关注的。这里也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因对比而变化,比如一个人找不到工作,说有人给我300元工资我就好好干,可是到了企业后,你给他600元他也没好好干,为什么?因为别的企业同样工种的人挣800元,虽然那个企业不要他,但他仍然对要他的企业不满意,这和瞧着别人的媳妇好是一个道理。人的需要也因条件变化而变化,比如说,企业小、生产经营困难,员工理解企业的难处,会要求的少些、付出的多些,但企业做大了、市场不错,人的要求也会升高。人的责任变化会导致需要的变化,比如供应处长,面对有质量争议的材料,他会从生产单位使用不当先找原因,而分厂厂长则会先从原材料质量不好这个角度来开脱自己。

有两点是我们管理者要闹清的,第一点是关注人的需要,并尽可能满足,但是,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是不可能的,第二点是企业和人都有前面所说的五种需要,但重点不同,时效不同,比如说企业希望业绩好一点,再好一点,员工希望收入多一点再多一点。

研究并解决人和企业的需要之间的差异,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而不管怎么做,这种差异始终会存在,只是做的好,差异小一些,做的不好差异大一些,这大小之间,就是企业效益和员工素质优劣之别了。

制度是保留这些差异并使企业得以运转的制约力,也是逐步缩小这些差异使企业实现良性运转的动力。

四:和谐是发展之源

我们来研究一个现象:我们都知道这个企业,论装备水平应该没有咱们高,论规模没有咱们大,论人才(一般认识上的)也没有咱们多,论机构也没有咱们全,可就是比咱们产量高,比咱们消耗低,比咱们质量好,比咱们事故少,为什么?我以为是其所有生产要素在那样一种水平上执行力高度的和谐使然。我们大家都知道木桶效应,即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当然木桶底上砸个窟窿就一点水也没有了。
我们可能还有一个共识,我们军队的军装并不好看,可是,成千上万的士兵穿上它,站好方阵走正步,的确让人震撼,大家会折服于那整齐和谐的力与美。

我们平常总有这样的体会,上面想的和下面做的不一样,原因是什么?缺乏执行力的高度和谐。我们始终不能把生产要素和谐起来,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追求和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提升每个员工的执行力、忠诚度之外,必须认真解决影响到和谐运转的大大小小的问题。

生产关系方面包括:企业用人治事的指导思想,企业机构设置和机构职责的确定与落实,企业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九游会j9官方登录的文化建设等等。

生产力方面包括:原料的优化、设备性能的保证、企业人才的培养、工序过程的配置完善等等。

市场经济为企业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无论是生产资料、生产设备还是人力资源,在市场中的交易完全遵守市场规则,讲究性价比,讲究与企业的配套性和相容性。配套性和相容性是什么?和谐!

企业和谐的真谛是企业出资人和员工的利益共享,目标相同,各尽其责和感谢对方。

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挣了钱都装在老板的口袋里不行,员工不能给老板挣来钱也不行。

老板和员工都希望把企业做好,做成同行业的排头兵,这不仅是老板和企业的光荣,也是员工的光荣。
老板和员工在企业都有自己的岗位,应该都学会各尽其责,老板不能把自己搞成司机,即是路线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不仅要看车上的仪表了解车况,还要了解路况,保证安全行驶,而员工就象车上的乘客,一上车找个位子舒舒服服地坐下,有时还要抱怨车子不好,路不平,开车的手太潮。这样,不利于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责任心的落实,不利于企业有序的工作,也不利于员工能力和职业操守的培养,更不利于创造企业和谐的工作环境。

感谢对方是一个很重要的心态问题。前些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为自己劳动》,就是讨论的员工和老板谁给谁打工的问题,这里我不想再过多地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我以为,员工要感谢老板为我们提供了谋生和展示自己的舞台,老板也应该感谢员工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做出的贡献,只有这样,才有劳资双方的人际和谐,只有有了这种人际间的和谐,才会有整个企业方方面面的和谐,才会有企业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老板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但其本质是互相依赖。所以,只有换位思考,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和谐有序,以双赢作为出发点才会有双赢目标的实现。

让我们致力于企业全方位的和谐运作。

让我们和企业共同发展。

    • a
    所属分类: